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没有大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但确实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不少省份已经陆续解除一级响应,各地开始积极推进复工搞经济。

那么我们可以提前讨论: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

不管你想做什么,不少商家和媒体已经开始合力鼓吹“报复性消费”了。

什么是报复性消费?

严格来说,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并没有“报复性消费”这个概念,只不过因为当年非典过后,推动消费恢复经济,我们学会了这个词,所以在探讨此次疫情过后的市场,媒体和专家继续使用这个概念。

报复性消费指的是,人们的消费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压抑后,会有一段大的释放和反弹。

如果你很有钱,当然可以报复性消费。

不过我的观点刚好相反,对大多数人来说:

你要报复性存钱,而非报复性消费。

01

“别再说疫情后报复性消费了

我已经被疫情前的过度消费报复了”

如果一直没有收入,你的钱能支撑多久?

这是疫情爆发后一个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

一个很扎心的事实:


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多少存款。

对于三十多岁的人来说,可能经过七八年的职场打拼,有点存款,拿出十几万可能不成问题。

但对于刚毕业没几年的人来说,存钱太难了,我记得我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几年,身边的同龄同事都存不下钱,在北京一个月赚七八千一万多,但是一个月房租可能就要两三千,吃饭也很贵,平时再买买衣服鞋子,社交再花一些,谈恋爱的更别提,基本一个月够花就不错了,存什么钱?

好不容易存点钱,想买个苹果手机,一万没了,有的年轻人还要整整牙,矫正近视,这些花费更高了。存钱,想得美。

以前有个段子,说是段子,其实很写实:

大城市赚的钱大城市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工作的工资模式是:低底薪+高提成。

大白话就是,可能你月收入一万五,但其中一万是销售提成或者业绩奖金。

这意味着,疫情这两个月,即使老板还给你发薪,你也只能拿个很少的底薪。

所以,能不慌么?

钱没怎么赚到,但以前欠下的债,样样不能落,信用卡,花呗,房贷,车贷,各种贷。

按照刚才说的工资模式,30多岁的人可能更慌。因为很多人到混到这里,做个小主管或者项目负责人啥的,更依赖的是那部分弹性收入,而非底薪。

而这些三十多岁的人,可能都背着沉重的房贷,靠底薪肯定没得还,只能消耗自己的存款了。

但一个背着房贷车贷的中年人,能有多少存款呢?

疫情过后,不少东西肯定涨价,有些已经涨了,水果蔬菜猪肉还能正常消费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报复性消费?

“别再说疫情后报复性消费了,


我已经被疫情前的过度消费报复了”

很多人已经吃了疫情前过度消费的亏,没有存款,于是去超市,看着土豆贵了、茄子贵了、白菜贵了,连买菜都要小心比较了,排骨都舍不得吃,没底气吃了,你说谁报复谁?

02

人生出现重大不确定性时

想要有安全感,得三有

有房、有车、有存款

微博上有个投票:

疫情过后,你会报复性消费么?

我算了下各选项占比,选择会的人大概占比:15.4%。

你能看出什么?

大概遵循二八定律啊!

有钱人当然可以报复性消费啊,实际上别说疫情过后,疫情期间,我在朋友圈都看到有些有钱的朋友憋不住了,直接买票去国外旅行了,我们在家抗疫,有钱人也没耽误花钱。

钱赚了就是为了花的,就是为了提高消费档次和生活水平的,没错对吧。

但别跟风啊,你是那20%的有钱人么?

这几天看到一个创业的朋友写文章说,疫情之后,人们会有个重大心理变化,就是大部分人会选择“及时行乐”,他已经计划好疫情结束后的一个旅行项目了。

当你想给“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狠狠的投一票时:

问问自己的钱包愿不愿意投票。

再问问自己:房子买了没?

前几天,恒大房子打七五折上热搜。

当然有人已经扒了,说这波营销很给力,但实际都是套路。应了那句话,没有老业主拉横幅、砸售楼处,就说明没啥打折。真相了。

不过,最悲催的是:就算真打折,打六折,你买得起么?

最近好像听到风声,各种政策要鼓励买房了,甚至说要降低首付。降低了,你买得起么?

不得不说,这次疫情确实让大家意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

以前我们认为房子,租和买,一样。

2017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里有个词叫:租购同权。

真的一样么?真的同权么?

一次疫情现原形:

你会发现,有房者和租房者,还真不是一个阶层,有的打工者为了复工买好票回到北京,准备为生产效力,发现自己花了钱租的房子,连门都进不去,找酒店都不好找。

你租的房子,有的平台趁你不好搬家给你涨房租,你找谁哭去,没得住,还要多交钱。

投资不奢望,炒房不奢望,但普通人生在这个社会,买一套自己住的房子还是很有必要的,自己的房子,关键时刻真的能给你安全感。

所以,别报复性消费了,报复性存钱买房吧,哪怕是个小两居。

有专家也说了,疫情过后,房子消费会有很大升温,为什么呢?

第一,这段时间长期住在家里,对住房体验要求更高了;

第二,这段时间全家人挤在一起住,发现房子太小了;

第三,有人想,要是有两套房子,隔离什么的都可以更方便。

所以专家预计,破房子要换好房子,小房子要换大房子,一套的要再买一套。

但请问专家:现实呢?需求是有了,买不起咋整?

当然,还是有人换得起、买得起,毕竟还有20%的有钱人呢。

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问自己:我如何买得起?

再说车子。

以前很多人会说,有车没车都一样,坐地铁不堵车,不香么?打车还有专职司机,不用管停车,一年下来花得更少,不香么?

这次疫情可能会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还记得疫情爆发后,有一条广泛传播的专家建议么?

复工上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


现实么?步行,要是在北京,不少人骑到公司该吃午饭了吧!骑行,ofo的押金倒是还没给我退,疫情过后,老板为了补业绩报复性消费你,让你加班到11点,你再骑个自行车回家?

没辙的,还是得戴着口罩挤地铁公交。

这时候知道有辆车的好处了吧。

不说疫情结束后,疫情期间,出门买东西自己开车还是很有安全感的,打车都害怕。现在部分滴滴加了防护隔膜,把前排和后排钉个塑料布。

但这种设计肯定是保护司机的啊,乘客不都坐后排么。所以有车还是能买到安全感的。

当然疫情结束长期看,也无大碍。

但这次终归还是提醒我们,不确定来临时,有钱的还是更有优势。如果有条件,买一辆自己的车没毛病。

钱买不到生命,买不到幸福,买不到爱,但是一个扎心的事实就是,钱总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让你买到。

很多时候有一笔存款,的确能给你安全感。我相信很有钱的人,至少不用为了更快复工冒一些风险,也不用焦虑没有收入还能撑多久,他们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保证安全,等疫情结束。

但没钱的人,除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多一些担忧。所以,最初有很多打工者、个体户冒着风险开工,或者在网上发声被骂后,有个自媒体人写了文章说得很好,你没穷过,你不知道他们急什么。

所以,疫情结束后,努力给自己存点钱吧,让你的人生提高一下抗风险能力。

03

即使没有疫情

我也建议你养成存钱的习惯

存钱,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

01  毕业6年,我的很多底气,都来自存款

我2014年大学毕业,从打工到创业,这六年一直发展顺利。我聊过很多学习心得,工作心得,成长方法,选择策略,但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很重要:

我喜欢存钱。

存钱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往往表现没那么直接,所以大家不太注意。

我在北京读完大学,继续北漂。

大四下半学期我就开始存钱,不是靠省生活费,而是当时找到了赚钱方法,摆地摊,买过明信片、杯子、文具、饰品等,在学校和南锣鼓巷都摆,毕业后我大概存了三万多。

有三万多块钱,但我当时住的是680元的地下室,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在北京混下去特别难,必须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即使手里有三万多,我也从来不乱花,我就当那三万多不存在,全都存在一个平时不用的银行卡里,放在衣柜里。

这点钱也能给我底气,一是长期战斗的备用资源,二是可以抵御随时出现的不确定状况。

存款是如何影响我的职业发展的?

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是2015年8月的一份新媒体工作,之前的那一年我就摆地摊、做服务员、滑板、养鱼以及其他很多尝试。

我有个特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会坚决排除那些我不想做的工作。有存款,给了我足够的底气去拒绝我所有不喜欢的工作,我宁愿闲着,宁愿处于不停的尝试状态,这样我才在2015年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

2015年开始第一份正经工作几个月后,我赚得多了,又开始疯狂存钱。我一个月能赚两万,但我住的是1500元/月的房子,我的衣服都是小几百的,几乎不买千元以上的衣服,也很少吃人均一两百的餐,一个月能存下一万多。2016年中后,我开始有副业收入。

2017年春节时,我就存下了大概接近三十万,那时候我才毕业两年半。

这个对我的职业发展影响是:我在第一份工作上做了1.5年想换第二份工作时,我最看中的不再是钱,而是成长、发展、未来。

这就是手里有存款的底气,不差那点钱。

2018年春节,我辞掉了第二份工作。

我准备做自己的公众号,开启内容创业。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这个号可能要做很久才能变现,甚至做一年都可能做不起来,但我没有特别怕。我的底气在于,我手里的钱够我花一年的,即使2018年我一分钱不赚,也没关系,我承受得起。

于是,我走到了今天。

手有余钱,心里不慌,你的每一步都可以走得比别人更稳,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不受制于钱。

02  没有存款,你会处处受制于钱

没有存款会怎样?

有些朋友因为北上广的房租一直上涨,搞得自己特别狼狈,只能一直往郊区搬,甚至有些直接放弃在北上广的工作。

有些人因为突然想学个技能,但手里一直没有余钱,就得临时开始攒钱,耽误自己的学习。我们之前办培训班,一万块的学费,有些同学就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挺不容易。这是能借到,若借不到呢?可能你就不能来进修了。

有的人的工资吃吃喝喝买衣服,每个月花得挺干净,于是在学习上舍不得投资自己。买个课,参加个训练营,都反复纠结。我从2016年,想买啥课就买啥课,我知道一定会买到烂课,但我认为我不能错过好课,或者说,我算得很明白,几百元买个课,其中有几节听了很有启发,我就觉得值了。

有些人手里没存款,就一直想换工作又不敢换,既是换工作,也不敢给自己太多的空档期认认真真的找工作。我之前面试一个编辑,聊到工资,他就非常在意底薪上一两千的差价,如果你有存款有底气,其实你不会那么看中,你会更在意长期价值。

手里没存款,心里没底气,你会错过很多机会。

我在第一部分讲了我创立这个号的经历。其实身处这个行业,我认识很多有才华的写手,其中也有一个去尝试自己做号的,没做起来,还真就是因为他存款。

我之前认识个朋友,创业做自媒体,突然断了收入,不仅如此,还要往里倒贴钱。他存款不多,就觉得很恐怖,感觉一个月一个月的好长好长。他说,明明自己才做了两个月,明明才刚开始,就会觉得:啊,没希望啊,做不起来啊…

然后就撑不住,灰溜溜又赶紧找份工作去继续打工了。

有钱的时候,你不觉得它很重要,没钱的时候,你发现做什么都被它限制。

你在很多关键时刻,会因为没存款错失机会。

03  全社会都在鼓吹高消费,但别人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2018年8月,央行数据显示: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款的总额达到了756.67亿元。2010年的时候,这个数据仅为76.86亿元,8年翻了10倍。

一位博主做了一个关于90后月薪和存款的调查,统计显示:4万多人的评论点赞中,70%的人都有分期负债;20%的年轻人,虽无负债,但也没有存下什么钱;只有10%的年轻人,每个月有固定存款。

全社会都在鼓励高消费。

名人在鼓励:

罗永浩一直是我尊重和学习的对象,但有一个观点,我不认同。他说:年轻人不要存钱,每一分钱都花干净,你将来一定能赚大钱。

刘强东曾经对招的管培生说:我给你们开的年薪要全部花掉,用来买书或者参加各种外部培训班,绝对不允许你们存一分,也不允许你们寄给家里。

任正非在内部邮件中说:年青人不要存钱,要存本事不存钱,存人脉不存钱,没有人脉能做成啥呢?

还有很多大佬说过这样的话,我明白,他们本意是好的,希望大家把更多的钱投入学习、社交等。

道理是对的,我也鼓励大家花钱投资自己,但一定是按比例的投资,不要为了花钱而花钱。很多关键时刻,你用钱的时候,自己手里有是最好的。

媒体在鼓吹:

很多媒体,也不是坏,可能就是觉得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阅读量会很高,所以会写很多下面的文章:

《别在该买买买的年纪谈省钱》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留着有什么用》

《不给你买iPhonex的男人,不配说爱你》

《女人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广告在利诱,商家在洗脑

广告靠什么给你洗脑?一是制造麻烦,二是制造向往,不论是解决麻烦,还是抵达向往,你掏钱就可以。

商家肯定会在疫情过去鼓吹报复性消费,因为2个月没业绩了,不得冲一冲第一季度么?

全社会都在鼓励高消费,但谁会对你的人生负责呢?

04  不管收入多少,你都要养成存钱的习惯

你为什么存不下钱?

 

原因无外乎是:钱不够花、觉得存钱没啥用、活在当下最重要、认为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

 

被誉为「欧洲巴菲特」的博多·舍费尔在他的书《财务自由之路》中提到:没有人能仅仅通过挣钱就变得富有,财富产生于你对金钱的留存。许多人都有一个不明智的想法——等我挣到足够多的钱,一切都会好转起来。但实际上,生活水平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总是和你所拥有的一样多。更进一步地说——不储蓄就只能负债。

 

金融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在19岁时就决定,存下每月收入的50%。他说,这些存下50%的月份是他的「关键时刻」。

 

巴菲特还是一个报童的时候就开始存钱,他存下了他能省下来的每一美元。他说自己的财富秘诀就是:储蓄,投资;继续储蓄,继续投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灌毒鸡汤,我现在挣的钱都不够花,哪有钱来储蓄?

 

你应该记住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如果你现在挣的钱不够用,那么就算你挣双倍的钱,还是会不够用。

第二句话是:现在就是最佳时机,你以后的消费绝对会比现在更高。

 

博多·舍费尔还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付钱给自己——开始储蓄。

我们应该自己给自己发薪水。

将每个月收入的10%存入一个独立账户中,余下的90%用于支付其他开支。

你会惊讶地发现:使用收入的90%生活,和使用100%相比,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不信,你就应该去尝试,如果你去尝试你可能会发现你能存下20%、30% 甚至更多。

 

你逛街的时候付钱给奶茶店、服装店,双十一的时候付钱给商家和马云,还花呗、信用卡的时候付钱给蚂蚁金服和银行。

但是,你什么时候才付钱给自己呢?

我小时候就有存钱的意识,一直到现在,存钱的习惯帮我避免了很多问题,甚至在我个人成长中的很多关键节点都帮了大忙。所以建议你:尽早开始存钱,哪怕比例少一些。英国诗人塞廖尔·约翰逊说:既花钱又存钱的人,是最满足的人,因为他享受到了两者的乐趣。

疫情快要过去了,2020年过去六分之一了,努力赚钱存钱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