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一泓清流在河道里流淌,岸边金银花、丹参、皂角等中药材生长喜人,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淤积严重,芦苇丛生的臭水沟。

自动草稿

2020年,无棣县佘家镇按照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创建标准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镇江河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列为2020年重点项目,将昔日的闲置河道打造成沿河景观带、历史文化带、特色产业带,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镇江河畔里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自动草稿

百年镇江河 蕴含着古老的历史文化

佘家镇位于无棣县城最东部,原是一个古老的港口城镇,宋代,杨六郎镇守三关时,佘太君也曾押运粮草在这里停泊,为纪念此事,便把此地叫作”佘家港”。佘家港,是萧米河、秦口河入海口处的重要港口,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粮盐战略物资的输送枢纽。古港口因河而兴,后因受限于河道自然变迁,佘家港河道淤积,已不能停泊大船,地名中的“港”字便改作“巷”字。

自动草稿

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千百年来,人类沿河而居、赖河而生,与河流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在佘家镇有一条河,这条河古名覆釜河、鱼鳞河,1930年前后改名为镇江河,据记载,是大禹治水九河之一。在镇境内长达6.5公里,流经22个行政村庄,汇入秦口河入渤海。

河流的存在往往都孕育着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遗产。镇江河是佘家镇重要的一条河流,北宋时期是连接萧米河(现称小米河)、秦口河的主要河道,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粮盐战略物资的输送枢纽,因“佘家港”而闻名于世,沿河有著名的门家皋遗址、东李龙山文化遗址、永利盐场、杨家窑古址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其著名京剧打渔杀家的原型就发生于此。

自动草稿

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沉寂了40多年的镇江河重新焕发活力

近40年来,由于自然因素,镇江河主河槽淤积严重,芦苇丛生,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甚至居民直接将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时间一长,河道开始散发恶臭。两岸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林立,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重大创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动草稿

为解决近半个世纪镇江河淤积问题,今年以来,佘家镇实施镇江河清淤打造项目,打开了佘家通海的命脉。该镇以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清零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打造,大力整治河湖环境。先后对镇江河8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清挖淤泥20余万方,拆除残垣断壁77处,拆除违法建筑4处,清理垃圾320吨。打通了镇江河与小米河、清波河的连接,引入小米河水源,实现流域内农业生产灌溉,同时,镇江河作为应急水源储备,提升了佘家镇农业生产抗旱应急能力。形成连接22个村,6.5公里的连村水系,实现了镇江河40多年未清的垃圾清运出去,40多年未见的黄河水引了进来,沉寂了四十多年的镇江河重新焕发活力。

自动草稿

佘家镇以镇江河沿岸为核心,集中力量,统一规划,统筹对前道口、东道口、西李、东李4个村进行美丽乡村打造。镇江河两岸绿化美化,建设健身休闲广场,与两岸村庄、采摘园、中药种植园进一步整合,与村集体土地进行用地置换,充分发挥拆除整理后土地的使用价值,结合全镇“本草之乡,康养小镇”发展目标,开展“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将镇江河两岸拆除整理出的宅基地,栽植金银花、丹参、皂角等中药材100余亩,年可增加东道口、西李等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

自动草稿

镇江河的改造,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农村居住环境,更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镇江河建成景观河道,打造成为全县镇级“美丽河湖”示范样板。

“原先夏天臭气熏天,冬季芦苇丛生的镇江河不见了,现在的镇江河河水清了,景越来越美了。”镇江河沿岸门家皋村78岁的门老太太说起镇江河的变化,忍不住交口称赞。

自动草稿

深入挖掘镇江河两岸历史故事,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元素

据记载,自北宋起,佘家港始有驻军,佘家港紧扼九条河流末梢,就成为正面防范来自海上袭扰的堡垒。在佘家港周围还有至今保留下的沿萧米河北岸一字排开的八个以”仓”和四个以”官庄”命名的村庄,这些名称是古代官府储存粮草和屯兵的历史遗存。

自动草稿

佘家镇在河道清理与河岸整治同步进行,深入挖掘镇江河两岸历史故事,沿河两岸打造了杨家窑、东李遗址、门家皋、佘家港、永利盐场等文化景点7处,打造乡村文化体验区1处,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元素,形成了镇江河两岸沿河景观带、历史文化带、特色产业带,让群众在享受基础设施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留得住乡愁和回忆,为下一步乡村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开展“村村有故事,户户有家训,人人讲孝德”精神文明评选,评选“忠义之家、最美之家”等主题家庭户300余个,以思想引导推进工作落实,全镇精神面貌不断向好,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沿河景观带、历史文化带、特色产业带。

【来源:滨州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