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 幸福河水奔流不息,禹贡碣石静默耸立。

7月23日,承载着几代无棣新闻人汗水和心血的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在无棣广电大厦落成,见证了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从1951年到2022年,无棣新闻事业从广播、电视、报纸的各自为营“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媒体融合“大兵团作战”,如同一部壮丽的新闻史诗,书写了七十年风雨兼程,书写了七十年一路高歌。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1951年,中共无棣县委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收音站——无棣县收音站

在无棣融媒陈列馆文化研讨会期间,笔者将珍藏20余年的厚厚一摞全县通讯员登记簿捐献给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这些登记簿里面是1989年填写的144张无棣人民广播电台通讯员登记表和1997年填写的16张无棣人民广播电台、无棣电视台特邀通讯员登记卡。通讯员登记表是油印的16开薄纸,表上包括编号、填表日期和通讯员姓名、免冠照片、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话、详细通讯地址、专长、简历、说明,以及所在单位意见和审批意见等项目。

参加研讨会的无棣新闻界老领导、老前辈在翻阅通讯员登记表时,指着卢振生、邱延博、宋德华、张延新、胡凤元、张国华、张怀波、李玉涛以及步宝金、宣德忠、崔光辉、林风鸣、李榜辉、郭金华、刘长雨、路永城、李敬贵、崔玉杰、付志强、徐世泉、王华祥等通讯员的一寸免冠黑白照片无不感慨地说,那时我们的通讯员多年轻啊。是啊,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家家银线串,户户喇叭响”的怀念和憧憬。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无棣人民广播电台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业余通讯队伍尚未自成体系,八十年代开始自身组织建设,1984年通讯队伍发展到285名,1987年各乡镇均建立了通讯组,通讯员达298名。1984-1997年,通讯员每年为县广播电台(站)提供稿件5000篇左右,每年实际采用2000篇左右,连续多年实现全省广播先进集体记者“满堂红”。

无棣新闻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国各地建立广播收音网,是年4月发布《关于建立收音网的决定》。1951年,中共无棣县委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收音站——无棣县收音站,隶属中共无棣县委宣传部管理,配备了技术人员负责收音设备维护。收音站工作人员负责收听并笔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并将抄收下来的新闻和中央有关方针、政策、法令供有关领导参阅,为各部门提供宣传材料。不久,无棣所辖乡镇先后建立了收音站,宣传党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重大事件。

由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无棣境内还没有创办自己的党报党刊,城乡各收音站组织人民群众收听广播,对提高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觉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8年5月,无棣县撤销收音站,创建无棣县广播站,有职工7名,设播音员1名,编辑1名,购置500瓦广播机、控制台、15千瓦发电机各1台,是年底正式播音,并开始制定广播节目时间表,自办节目。1958年至1976年,无棣县广播站每天分早、午、晚三次播音,计6小时。播音内容一种是按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另一种是自编的节目。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要有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晚上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转播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要有《新闻联播》《农村节目》和《全省联播节目》等;自办节目主要有《无棣新闻》等。

无棣县广播站县城通往乡村的广播信号借用邮电系统电话线路传递,乡以下广播网主要靠村民集资兴办。1967年始,由国家投资相继建成各公社广播放大站,架设县城通往各公社的专用广播线路。到1976年,无棣县架设专线30杆公里,1979年达179杆公里、309线公里,入户小喇叭20000余只,通播率达76%。1987年,更新有线广播设备,新增广播机、录音机、控制桌等设备,并投资1万余元在县城区主要街道架设高质量的音箱有线广播,全长3公里,每隔100米安装戴有防雨罩的音箱一个,既美化了县城,又服务于听众。

1975年,无棣县广播站改称广播事业局,1984年又改称广播电视管理站,原公社广播放大站改称乡 (镇) 广播站,有职工46名。

1987年4月,无棣县建调频广播电台,呼号为“无棣人民广播电台” ,频率97.7兆赫,有效覆盖半径50公里。电台的发射功率为100瓦,用定向发射的方法。主要设备有机房播音室3间,100瓦调频发射机1台,定向发射天线1套,高68米的拉线式铁塔一座,调频接收机2台,为乡镇广播站配备调频接收机各1台。广播电台的播音为早、午、晚3次广播,自办节目有《无棣新闻》《为听众服务》《农民服务台》《理论学习》《经济信息》和《无棣文艺》等,计6小时15分。

1989年,无棣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改称无棣县广播电视局,乡镇广播站于是年下放给各乡镇管理。

1994年4月,无棣人民广播电台与无棣县电视台合署办公,以低消耗、高输出、传播迅速的优势,融新闻性、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1997年,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的阵地不断被蚕食。无奈之下,无棣人民广播电台停播。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08年,随着无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多层次的需求,无棣县广播电视局审时度势,优化整合资源,恢复了无棣人民广播电台的开播,为无棣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2011年末,无棣人民广播电台增加到10套直播广播节目,广播综合覆盖率100%。2012年12月2日正式改版,开设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主打栏目。2013年10月8日,无棣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黄蓝之声音乐交通广播正式开播,成为滨州市第二家拥有两套频率的县级广播媒体。2017年,投资87万元对广播直播间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全端数字化直播”。

1984年无棣电视差转台创建,1988年始办新闻节目

在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摄像机展厨里,有一套20世纪80年代日本生产的日立(HITACHI)Z-ONE分体式摄录机,该摄录机由摄像机和肩背式录像机组成,通过150厘米长、直径1.5厘米的黑色数据线相连接。再一次见到这台Z-ONE,令笔者倍感亲切。1996年4月,无棣电视台成立专题部,笔者曾经扛着这台Z-ONE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采制了大量鲜活的专题报道。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1984年,无棣县广播事业局改称无棣县广播电视管理站。当年9月,在县城建电视差转台,收5频道,发6频道,发射功率50瓦,主要设备有50瓦影色电视差转机1部,十字形4层发射天线1套,三相自调稳压电源1台。利用原有的30米高木质杆作为发射塔,覆盖半径4-5公里。

1987年,无棣县广播电视管理站迁往富路大街4号新扯,更换发射电缆,与调频电台信号同塔发射,覆盖半径10公里。

1988年2月,在县城(与调频电台同址) 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电视发射台。卫星接收天线直径6米,电视发射台功率300瓦,采用2频道定向发射。发射台的主要设备有300瓦电视发射机1台,单偶极板定向发射天线1套,60米拉线式铁塔1座。同时,在大山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大山电视差转台(实为电视发射台)。同年10月,无棣电视发射台始办新闻节目。

1989年,无棣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改称无棣县广播电视局,为局台合一单位,辖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台、大山电视差转台。

1990年,无棣县电视发射台主要设备有300瓦、100瓦电视发射机各一台,地面卫星接收站一座。1991年9月,无棣县广播电视局完成“第二届中国无棣金丝小枣节文艺晚会”现场直播,开惠民地区县级台直播之先河。

1993年11月,自筹资金60万元发展有线广播电视。1995年7月成立无棣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同年10月,山东省广播电视厅批准无棣县电视发射台为县级电视台发展对象,以6频道差转中央台一套节目;2频道在完整转播山东台和中央新闻联播后自办节目,每天播出10小时以上。自办节目有《无棣新闻》《无棣经纬》《点歌台》《广告文艺》和《影视剧场》等。

1995年12月,根据省政府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称无棣县广播电视台。

2000年,投资117万元建起高120米钢结构、自立电视发射台。同年,无棣县广播电视局被滨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市级文明单位”。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05年,开通无棣综艺电视频道。2006年,在县城新区开工建设11层广播电视大厦。2007年1月,无棣县有线广播电视归属滨州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管理。同年11月,无线数字电视无线MMDS微波数字电视发射台开辟了45套高质量的数字频道,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发展用户达3万户。

2008年,无棣广电大厦竣工,设有新闻播出、制作演播室,配备先进的播出制作设施和高清的电视摄像机器设备。

无棣县电视新闻节目自1990年始形成制度,《无棣新闻》定时播出,每周一期,并增加了摄像机、编辑机、字幕机等10余台新设备;1994年6月,《无棣新闻》改为周二新闻;1996年,《无棣新闻》改为周三新闻;2001年始,完成每日《无棣新闻》的过渡。

《无棣新闻》《今日无棣》栏目,通过消息、评论、人物专访、重点报道、典型报道等宣传手段,对重大会议、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城乡建设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地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为推进全县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理顺外宣工作机制,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外宣渠道,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围绕省、市、县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目质量,积极搞好通联工作。

2009年9月,无棣县广播电视局更名为“无棣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编制不变,无棣县电影放映公司归属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无棣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无线数字电视台、电影公司。

2010年12月,由无棣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和无棣县文化局合并成立无棣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县政府工作部门,正科级单位。二级单位有图书馆、文化馆、文物保护管理所、电视台、广播电台、无线数字电视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无棣县文化管理服务中心。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12年,无棣县电视台在积极提升自办栏目《无棣新闻》《今日无棣》档次和品位的同时,开设了“传递民生民意,聆听百姓声音”民生新闻栏目——《民生关注》,广泛的关注社会群体利益,挖掘种种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强调媒体的使命感和肩负的社会责任。2013年,积极参与县两会、四德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村创建、争创文化建设先进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迎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等全县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无棣新闻》《民生关注》《视点聚焦》三档自办栏目集中策划制作了一大批内容丰富、报道方式灵活多样的系列报道。在落实县两会、“十八大”精神、“四德”工程建设、“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等方面,集中优势力量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报道。2014年,侧重民生等重大活动报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发生的变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报道。2016年10月,无棣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运行。同年11月11日,有线电视中的无棣综合频道实现光纤传输、标清播出,可兼容网络传输,图像清晰、信号稳定。2016年11月,手机APP“掌上无棣”试运行,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018年,无棣县广播电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新闻宣传纪律,建立请示汇报制度、采编播岗位规程和“三级审稿”制度,落实节目审查制度,按照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自办电视新闻每周播出5天以上,体现群众性、艺术性和导向性。利用“掌上无棣”APP、蜻蜓FM终端软件、“山海传媒”微信公众号、“无棣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无棣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社交媒体增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开展立体化、互动式、全方位的宣传,构建节目内容多渠道采集、多方式呈现、多平台发布、多业务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同年9月,无棣县广播电视台进入全省一级县级台序列。

2019年1月15日,无棣县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揭牌成立。同年4月3日,无棣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1958年,《无棣大众》创刊,成为中共无棣县委的机关报

在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照相机展厨里,最吸引参观者眼球的是“镇馆之宝”——20世纪五十年代原无棣大众报社的老式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现年90岁时任报社记者、曾使用过该相机2年并将其带入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使用管理十余年的无棣县政协原主席杨宝珩睹物思情,激动不已,老人家亲切地称这部老相机“禄莱福”,并和在场的参观者介绍起了这台珍贵相机的前世今生。近70年来,“禄莱福”一直是老人最大的骄傲和牵挂,没想到还保存得这么完整。为此,杨宝珩老人欣然为“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据无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徐景江介绍,“禄莱福”,即禄莱福克斯,是德国生产的Rolleiflex相机,简称“禄莱”,以工艺精良、整体结实、对焦容易、镜头锐利、便于携带等特点,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初风靡世界,曾是专业和身份的象征。他说,早在1995年他在县委宣传部仓库整理旧物时,不经意间在一堆报纸里发现了这部“禄莱”相机和一部“海鸥”牌120双反相机,并加以妥善保存。27年后的2022年,将它请进了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无棣县先后创办(兼办)过三种报刊——《无棣周报》《正道报》和《无棣大众》,它们为开启民智、抗日卫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无棣周报》是无棣县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始创于1932年,无棣民众教育馆官员刘栋云任主编,四开版,由无棣翠文印字馆铅印出版,1936年停办。1932年,于无棣文庙旧址创建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与学校教育职能有所不同的是,主要以“开通民智、改良风俗”为宗旨,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公众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借以提高广大国民的整体素质。无棣民众教育馆设阅览部,藏书达626种。阅览部还创办了巡回文库,文库工作人员经常携带图书深入无棣各学区,供小学教师借阅图书自修。为了“唤醒民众”,无棣民众教育馆于创馆当年创办了《无棣周报》,通过报刊满足广大民众多层次的需要,使民众更易获得现代社会的信息与常识,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无棣周报》的创办对提高无棣民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40年7月20日,《正道报》在冀鲁边区创刊。1942年,正道报社由乐陵县转移到无棣县四区小山一带,报社有职工30名。《正道报》初为8开版面,后改32开本,均为油印。《正道报》以大量的事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被日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3年,正道报社遭日军破坏,《正道报》被迫停刊。当年,《正道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刊登国内外时事,还连载过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在无棣县兼办时期,以大量的篇幅报道有关冀鲁边区的抗战新闻和无棣本地的消息,对于鼓舞干部战士的士气、激起广大群众同仇敌忾的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1958年11月28日,《无棣大众》正式创刊,是中共无棣县委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机关报,1960年11月停刊,1996年7月1日复刊,2010年7月1日改扩版至今。

1958年9月,中共无棣县委决定创立县委机关报,由当时的县委书记苏新三兼任报社总编,团县委书记程金铎担任副总编并主持工作。同年11月28日,《无棣大众》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创刊号头版头条的标题是《全党办报 全民办报 中共无棣县委关于创办“无棣大众”报的决定》,头版上还刊登了《创刊词》:“‘无棣大众’在祖国汹涌澎湃、日行万里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高潮中创刊了。这是无棣县党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无棣大众》报头先后由张精华、张洪昇、舒同题写。

1959年秋,“党内一支笔”、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同志到惠民地区(今滨州市)视察工作时,无棣县委的有关同志赶到中共惠民地委(今中共滨州市委)请舒同同志亲笔题写了《无棣大众》报头。

当时的《无棣大众》属周二报,四开版,由无棣县印刷厂铅印。《无棣大众》报社的13名职工和无棣县各公社的67名业余通讯员一起负责向《无棣大众》和上级新闻单位撰稿和投稿。

《无棣大众》创刊整两年后的1960年11月,由于无棣县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其他历史的原因,《无棣大众》停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时隔36年后的1996年7月1日,中共无棣县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75岁华诞,决定将《无棣大众》复刊发行。此后,又从四开小报扩到对开四开大报。

《无棣大众》复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弘扬时代主旋律,唱响发展最强音”为己任,积极主动地服务全县发展、服务全县人民,为推动无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06年5月,在《无棣大众》复刊10周年之际,时任无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无棣大众报社总编王中涛撰文《舒同题写“无棣大众”》,深情地记叙了当年有关舒同题写《无棣大众》报头的详情。

王中涛在文中写道——

1959年秋天,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到惠民地区(现在的滨州市)视察工作。这时,报社的同志提议请舒同同志题写报头。因为人们都知道舒同在写字上从不摆架子,向他求字的人很多,不分求字人的职务、身份,一般情况下他总是有求必应,而且只要是喜欢他的字,他都能认真地写,让你满意而归。所以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无棣县委的负责同志就带着大家的重托,赶到惠民地委,请舒同同志亲笔题写《无棣大众》报头。果然,舒同同志欣然答应。在中午吃饭后,他兴致勃勃地亲笔题写了繁体字的《无棣大众》报头。也许是舒同同志一时疏忽,形成了笔下误,在写繁体字的“无棣”二字时,竟把“棣”字写成了“隶”字,成了“無隸大众”。等人们拿到了舒同同志题写的报头,一看是这样,都有点着急,因为想让省委书记再重写是不可能的了,这怎么办呢?最后还是报社编辑张慧生同志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从当时的报纸上找出了舒同同志的一篇题词,从里面找到了一个“样”字,小心翼翼地裁下这个“木”字偏旁,覆盖在舒同同志题写的“隸”字左边的偏旁上。由于这个“木”字偏旁略小了一点,他就用笔稍微描了描,将其略微放大了一点。当时,无棣县的印刷厂还不能作这样的技术处理,于是他们就专门赶到淄博市的一家印刷厂作了一个技术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就这样,无棣大众报社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巧妙地把舒同同志题写的繁体“隶”字左边的偏旁去掉,替他“写”上了这个偏旁“木”字,弥补了这一小小的缺憾。所以,今天人们看到的《无棣大众》报头,并不是从微机字库里提出来的,而是舒同同志亲自题写的。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10年7月1日,《无棣大众》复刊14周年到来之际,中共无棣县委对《无棣大众》进行了改扩版,由过去的黑白报改为现在的彩报,成为《无棣大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今,《无棣大众》办报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无棣融媒APP同步推出电子报,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已成为对外宣传无棣的一张名片、对内凝聚力量的一个载体,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2019年,无棣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进入全媒体时代

无棣县陈列馆文化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到无棣县融媒体中心直播大厅、信息采集中心等地进行参观指导,对融媒体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在宣传报道、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曾任无棣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郭云鹰有感而发:“在融媒体中心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大厅,一张显示大屏就可纵观目前中心的报纸、电视、新闻采编及记者出差情况,而且实现了资源和省电视台同步共享,无棣县融媒体中心的进步与发展有目共睹,让人欣喜让人振奋。”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2019年3月,无棣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直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调整事项的通知》将无棣大众报社(中共无棣县委社会宣传科)、无棣县电视台、无棣县人民广播电台、无棣县无线数字电视台整合组建为无棣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同年4月3日,无棣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无棣县按照“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整合“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现有人员和设备等资源,实现集中办公,打破传统传媒意识,以“突出核心、聚焦关键职能、合并重复职能”的思路,优化整合了县级媒体资源,实现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互通,做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平台互动,打造了融媒矩阵。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无棣县融媒体中心自成立以来,以“融媒姓党”的光荣感、使命感,有效整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全面融通新闻资源、政务资源、民生资源,准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内容建设,强化融合创新,增强服务质效,在有效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融通党心民心,锻造主流媒体旗舰,努力成为舆论阵地的守护者、正能量的动力源、好声音的扩音器,使党的声音凝聚和引领更多人群,成为地方党的重要宣传阵地。

在无棣县陈列馆文化研讨会期间,杨宝珩、郭云鹰及无棣县书协、美协10余位书画家倾情合作,为融媒文化陈列馆创作了巨幅美术作品《春江水暖》。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见证无棣党媒七十载风雨历程

无棣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徐鹏潇说,《春江水暖》寓意深刻,“春江水暖”我先知,“春江水暖”记者先知,“春江水暖”融媒人先知。他希望无棣县融媒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无棣、知无棣、爱无棣、建无棣,进一步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七十年代初心不变,九万里风鹏正举。

无棣融媒文化陈列馆的建立,对无棣县新闻宣传事业是一次亲情助力和真情鼓励,它将激励着广大无棣融媒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强优富美”新无棣、打造鲁北港产城融合新高地的建设大潮中去,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加油助力,锦上添花。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