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  8月11日,“销声匿迹”近七十载的无棣鼓书院“重振旗鼓”举行拜师仪式并揭牌成立无棣鼓书院。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无棣县曲艺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951年,无棣县即在城里十字街南路西成立了无棣鼓书院。1953年,无棣鼓书院改称为无棣曲艺队。无棣鼓书院的再次成立,在繁荣无棣曲艺事业、普及曲艺知识、培养曲艺人才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无棣地处齐境燕壤、京津门户,南滨黄河、北濒渤海,居民土著、移民兼有,因地理环境之独特、历史文化之悠久,故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鲁北地区远近闻名的曲艺大县,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鼓书院成立于1951年,1953年改称无棣曲艺队,艺人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12人。1959年,无棣、阳信两县合并,曲艺队发展到51人,1960年精减为4人。1961年,无棣、阳信两县分治,无棣曲艺队又扩充到1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棣曲艺队被解散,队员回乡务农。1979年8月,曲艺队恢复。

1984年,无棣曲艺队特邀无棣籍曲艺作家、表演家刘田利回乡辅导并示范演出。无棣曲艺队参加建国三十五周年惠民地区新创作曲艺会演,获创作奖4个、表演奖5个、组织奖2个。1985年5月,无棣县文化局特邀全国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来无棣献艺,无棣艺人广受教益。1987年,选派8人组成无棣曲艺代表队赴惠民县胡集书会献艺,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1988-1990年间,无棣曲艺队结合改革开放政策的宣传,先后创作书段30余个,质量较高者有《科学种田》《考验》《让房》《赞无棣》《迟到的约会》《计划免疫好处多》《特殊情况》等,其中,《马二婶吊孝》获1990年度山东曲艺新创作演出三等奖。

1997年,竹板书《四渡赤水》、西河大鼓(鲁北大鼓)《红军遇上山神爷》参加滨州地区(今滨州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文艺汇演,分别获创作、演出三等奖,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进入新千年,无棣县文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广大文艺工作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活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期间,计有近百个节目百余人次获地(市)级以上奖励和表彰。其中,以西河大鼓为表演形式的10余人的业余曲艺队,长年活跃在县内外农村,表演节目以传统为主,亦编演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段子为现实生活服务。

目前,无棣曲艺门类有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京东大鼓等。

创始于民国年间的西河大鼓又称“鲁北大鼓”,由无棣县信阳镇谢家村说书老艺人谢宝华以无棣地方土语和民间小调为基础,创成的富有地方特色而独立的艺术风格流派,因唱腔委婉流畅、腔调响亮清脆,质朴淳厚、荡胸生情、回味悠长而载誉鲁北大地。20世纪五十年代初,谢宝华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先后担任无棣鼓书院院长、无棣曲艺队队长,并招收张宝廷、杨文芝等徒弟40多人。2007年,西河大鼓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遗项目,200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谢宝华为村民演唱西河大鼓【资料图】

西河大鼓是民间曲艺中的一枝奇葩,是鲁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彰显无限的艺术魅力,有着很大历史、学术、审美、应用和认知价值,它以唱见长,表演朴实,诙谐幽默,故事性、说唱性较强,主要演唱一些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内容的故事剧和根据形势工作需要自编的小段,剧中人物多出现一些令人心酸的哭腔和令人发笑的语言,让人在听书中受到教育,它的表演特点是细致、幽默、轻松,尾音冗长,给人以享受感。表演者善于将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礼节以及纺线做鞋、推土挖沟等劳动场面艺术性地表演出来,对观众和听众极具吸引力。

无棣解放前(1945年),西河大鼓书演唱的传统书目有《包公案》《杨家将》《岳飞传》等;无棣解放后,演唱的主要书目有《雷锋》《烈火金刚》《回民支队》《三世仇》《新儿女英雄传》等。同时,在党的文艺思想指引下,广大艺人们“说新唱新”,编演了《张大嫂避孕》《控诉旧社会》《新媳妇上河》《忘本回头》《张大娘诉苦》《张洪祥献地》《斗争孙烧鸡》《雪夜救亲人》《送郎参军》等500余个书段。其中,谢宝华自编自演的大鼓书《爆破挑河》获山东省曲艺会演创作、演出二等奖,《如此多情》《大老高揭榜》《送马》获惠民地区(今滨州市)曲艺会演演出一等奖。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唱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闻名齐鲁、燕赵大地的说唱艺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三弦书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朱延安先后招收徒弟赵红霞、雷祥和、宋春岐等。如今,赵红霞、雷祥和相继成立了演艺公司,将三弦书传唱冀鲁大地。

西路大鼓起源于河北沧州一带,唱腔曲折婉转、吐字清亮、表达力强,是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1980年,无棣县小泊头镇程家村于金青开始学习表演。自1982年开始,于金青多次应邀到胡集书会演出助兴。2009年,西路大鼓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遗项目,传承人于金青先后招收徒弟孙云鹏、苏俊清等,对非遗曲艺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无棣县高度重视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早在2011年,无棣县文化馆即为濒危失传的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购置了音响设备,申请了300多场次的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任务。先后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卷)以及《隋唐响马传》《短片荟萃》《梁山之后英雄传》等曲艺书刊。在充分学好、用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杂志的同时,于2018年创刊出版了季刊《文化无棣》,陆续刊登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群众基础好的曲艺项目文字资料和照片。2020年、2021年分别为西河大鼓专题录制了《隋唐响马传》20回,为西路大鼓录制了《杨家将》上部10回,为三弦书录制了《杨家将》下部10回,并将这些录制的专题视频上传至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了展播。

无棣县在做好非遗保护的同时,在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设立了曲艺书场,为曲艺进行录制和现场演出。在无棣古城设立了鼓书苑,有三弦书、西河大鼓、西路大鼓经常性地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进行曲艺演出。

无棣县常年组织开展以曲艺艺术为主的文化惠民演出到乡村、进社区,以传统民间曲艺的演出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活跃了地方文化生活,促进了地方和谐文化建设。自2010年至今,无棣县文化馆先后组织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及徒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和擂台赛表演等活动。在每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以及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中,组织安排相关曲艺的专场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动,多次获得省、市、县各项演出最高奖项。

为了使群众性的曲艺活动打下雄厚的基础,无棣县开设了曲艺培训基地,在刘鹏飞话剧社、月明艺术学校开设了曲艺课程,有计划地培养曲艺人才。积极开展非遗曲艺进校园活动,三弦书、西河大鼓传承人先后走进无棣县第三实验小学、小泊头镇明德小学等学校授课,让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2020年,无棣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无棣县戏剧与曲艺家协会进行了重新注册,并对曲协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目前,无棣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3名、省曲协会员10名、市曲协会员18名、县级曲协会员28名,曲艺骨干们都能够独立进行曲艺表演。

据了解,经无棣县文化和旅游局、无棣县文化馆积极争取,今年9月在第十五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将在无棣县举办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滨州市曲艺家协会、无棣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无棣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山东省第八届小品新作大赛”。

时隔七十年,无棣鼓书院再次成立

省级曲艺大赛将在无棣举办,是无棣曲艺界的一件盛事,是无棣文艺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为让更多无棣群众了解曲艺、热爱曲艺、参与曲艺、传承曲艺搭建起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传承民族魂脉,守望精神家园。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