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两种地表形态。

在海洋和陆地之间,造物者往往通过最简单的过渡,让海和陆相接、山和水相依,它们或者是沼泽,或者是沙滩,亦或是滩涂、湿地。

在无棣,海洋与陆地间的滩涂带上,有一条绵延22公里的贝壳堤。如将环渤海海岸带比作一条亮丽的金项链,这条贝堤则宛如镶嵌在项链上的灿烂明珠,闪现着耀眼的光芒。


古邑奇堤

这颗“明珠”位于无棣县城北60公里,由40多个贝壳岛相连而成,贝壳质成分占90%以上,完整贝壳、贝壳碎屑和贝壳砂组成的砂层厚度达2.5—5米。

这些岛形成于2500—1100年前,是世界上罕见的海洋自然遗迹,国际上称之为Chenier海岸。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因为沧海桑田而远离海洋,慢慢被湮于陆地,但无棣贝堤至今仍在生长,也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唯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

2006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43541.54公顷,无棣贝壳堤居于其中。


古邑奇堤

无棣贝壳堤及其湿地区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的乐园,也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岛上丰富的贝壳资源,是贝雕加工、塑料橡胶填充剂、动物饲料钙质的重要原料来源。

在保护优先原则下,无棣人用贝壳为原料研制出海洋贝瓷。海瓷产品釉料中铅的含量低,镉几乎为零,富含天然珍珠成分,是“绿色健康瓷”。2019年海瓷入选“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商品”。 


古邑奇堤

别的海岸线大都是一条薄薄的“交接线”,无棣贝壳堤是一片滋养丰富而又宽广厚重的地理带,有宽度,有厚度,能吸纳,善包容。在这里,借助渤海湾贯通古今,借力半岛经济区连接世界,以八方辐集的资源整合优势,滋养了无棣县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贝堤的形成,按专业解释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粉沙淤泥岸、相对海水侵蚀背景和丰富的贝壳物源。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于世,黄河水携带着大量细粒黄土物质长期周而复始在渤海湾南岸、西岸迁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质海岸。

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泥沙入海量的减少,海岸不再淤积增长,海水变得清澈,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便繁衍生息,因此有了充足的贝壳物源。而海浪潮汐运动以侵蚀为主,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逐年累积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


古邑奇堤

一旦黄河改道回迁,贝壳堤则会因海水较淡、淤泥较多,而停止生长。在贝壳堤外,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又向前延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或弃陆上或埋于地下。

由此,因黄河的来回迁徙,海岸线走走停停,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湾南岸、西岸形成了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成为渤海湾海岸线向渤海延伸的脚印。


古邑奇堤

但是,当地人更倾心于这样的传说。

很多年前,八仙应邀到东海龙宫赴宴,他们先到了渤海边的碣石山,顺道拜会碧霞仙子,也想采摘当地的金丝小枣给龙王当礼物。结果,在元君祠喝金丝小枣酒误了时间,到海边后,何仙姑看到海滩上的漂亮贝壳,又驻足流连,挑拣了一些用手帕包起来。

吕洞宾着急赶时间,拉了何仙姑,仙姑没提防,手帕连同挑好的贝壳一起掉进了海水里。何仙姑冲着吕洞宾发脾气,汉钟离说,仙姑莫急,看我使个法子,等赴完宴咱们回来再捡如何?说罢,口中念念有词,用他的大蒲扇对着大海一扇,就见一枚枚美丽的贝壳顺着海潮一层层向海边涌来。

后来,他们在老龙王那里喝多了酒,汉钟离酩酊大醉,把回来捡贝壳的事给忘了,也忘了再念停下的口诀。那些美丽的贝壳就一天天、一年年一直不断地向海边涌来,聚成了堤,汇成了岛。

这是个美丽的传说,无棣当然不只有传说。山海古邑,和善无棣,悠悠千年传承,十方仰圣,拥山襟海,齐邦燕壤,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富、人文鼎盛而著称,被美誉为“东省文明之区,北海翰苑之府”。


古邑奇堤

这里,涵盖了悠久的历史,收藏了真实的岁月,慰藉了真实的乡愁,传承了最丰富的内涵。在这里,人们把日子过成生活,把生活过成了诗······

时值初冬,徜徉在贝堤,海面拂过一阵风,送上这方天地别有的料峭、爽利。路过的风,未尝不是结缘的问讯、会心的探望,就让她盛开在我们前行的路上。

(作者:张永军,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作单位: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