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源于宋代,但以文字形式记载年代不可考,故仅世代口口相传。鲁绣在明代已十分流行。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神宗帝为海丰(今无棣县)籍吏部尚书杨巍(1517—1608年)钦赐“天下达尊”匾额。裔孙杨纲(1737—1796年)中清乾隆甲辰进士后,为弘扬祖德,遍寻鲁绣高手,后由城东前牛村一牛氏妇人临摹、剟绣一副“天下达尊”珍藏“亦山园”,此物抗日战争初期遗失。

鲁绣(绒绣),又称”剟花绣”,是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剟刺,通过运针、行针将不同颜色的绣花线,根据美术的原理组织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技艺。第四代传人牛松林专职从事刺绣行当,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最早的“买卖人”。他在枕头、床单等家用织物上绣上龙凤、牡丹、鸳鸯等图案,深受大众欢迎,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再后来,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牛松林对传统图案进行改进,结合时代特点,绣出了《听毛主席的话》、《打渔杀家》等故事绣品,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民国年间牛邵氏、牛松林母子技艺精湛,名噪一时,作品畅销京津。现仅存有牛邵氏与牛松林合作绣品一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牛松林、牛国秀为代表的传承人在继承祖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改进技艺,作品以品位高雅,感情丰富,富有立体感,成为厅堂装饰、艺术收藏之珍品。

牛国秀现任滨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获得无棣县农业局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职称、无棣县牛氏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得“绒绣技术”和“绣花针工艺”两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第六代传承人咸胜男成立“山东国秀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用于鲁绣(绒绣)传承古老记忆、赓续传统文化,做优鲁绣(绒绣)项目开展的讲习、交流、展览、创作等各类活动。现已入驻古城。

1999年4月,为澳大利亚理斯磨市市长艾文绣像;同年6月,为爱国华侨沈炳麟先生绣制的肖像被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赠送沈炳麟先生本人,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2001年,牛国秀的作品《如意祥和》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作品展”中获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颁发的二等奖,被中国侨联历史博物馆收藏;2003年为战胜“非典”捐赠《马到成功》一幅;2008年在汶川地震时捐赠鲁绣作品《平安》一幅,愿祖国人民平平安安;2011年7月牛国秀成立“无棣县牛氏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养传承人和学员,传承牛氏绒绣手工技艺和基本方法,为该项目的有序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