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刚刚毕业的我们。

遇到了继高考之后的另一个人生的岔路口。

有人考研,有人出国,有人就业,有人结婚。

我采访了三个比我们这些二十岁多一点的再大一点的创业者。


试图从他们身上,找一点经验出来。

25岁没车没房的你该焦虑吗?为此我在无棣采访了这几个人。丨真实故事

乐哥,自称是个送快递的。

15岁的乐哥,就告别了学校。

那时候乐哥唯一的志向就是挣钱。

于是就只身一人去投奔远在宁波部队的亲戚,找了一个拿胶带封箱子的工作。

箱子里装的是雪糕,二十多年过去了,乐哥依然清晰的记得雪糕的名字叫「阿波罗」

不知道当年那个中学毕业的少年在一块块阿波罗雪糕面前有没有想起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壮举。

后来,乐哥可能是觉得自己一辈子都登不上月球了,也可能是其他不明原因。

他告别了宁波,告别了胶带和纸箱,告别了阿波罗。

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辗转济南青岛两大山东省的一线城市,学习修理电器技术。从星级酒店的工程部到自己开了店。

终于,骨子里有着创新基因的他紧跟时代潮流,自学网站建设。

在首都呆了整整一年,充分学习了先进技术跟经验以后,他回到阔别十几载的故乡,创办了无棣本土门户网站「无棣易网」。

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高考那年夏天,太阳高照,酷热难耐,在香榭里大街的道路两旁,「无棣易网」给考生送水送笔的情景。

那个夏天已经过去四年了。

作为创始人,乐哥也只保留股权,早已退出「无棣易网」的直接管理。

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十五岁的乐哥创办伍思网络,一句「我就是个送快递的」深藏功与名。

几瓶啤酒下肚,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

我问「有什么话想送给二十多岁的我们吗?」

乐哥说了两个关键词「自制力」和「错过」。

两个词的含义不言而喻。

我倒是觉得,这两个词更像是乐哥送给自己的。

25岁没车没房的你该焦虑吗?为此我在无棣采访了这几个人。丨真实故事

如果你是无棣人,那么即使你的朋友圈里没有。

你七大姑八大姨的朋友圈里一定会有来自一个叫无棣微生活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是辉哥一篇篇从网上辛辛苦苦找出来然后不厌其烦地进行本土化的修改后而成的。

04年的辉哥还是个上初中的翩翩美少年。

那年辉哥14岁,爸爸花6600块给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奔腾4还给带打印机、应急电源。用辉哥的话说「很高端」

接着,天资聪颖的辉哥凭着自学硬是掌握了网站建设技术。

接着,他创办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无棣第一个网站「无棣社区」

「第一次在浏览器打开自己的站点的时候,激动的喘不上气来!」


辉哥的眼里泛着亮光,唾沫星子喷到了我的脸上。

而那时候的我大概正在为刚刚学会开关机而欣喜若狂。

而那时候辉哥的271万同龄人,还都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玩「梦幻」

对辉哥这种超前于时代的互联网弄潮儿,他们只能仰望。

不过也并不是差距大到不能交流,偶尔辉哥会用网银帮同学们买买点卡。

我问他「收手续费了不?」

他羞涩一笑道「没有」

于是,「无棣社区」建成不久,年少且丝毫没有商业头脑的辉哥就因为没钱交服务器的费用而不得不关闭了自己苦心经营的网站。

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飙升。

也是从这一年,人们渐渐的从农场偷菜改成微信聊天。

这一年,辉哥22岁。

凭着对互联网行业敏锐的嗅觉,在以「无棣」注册失败后,他果断的注册公司,认证通过微信公众号「无棣微生活」。

大言不惭的说,辉哥绝对是无棣自媒体行业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是2012年,我还在无棣一中的教室里努力学习备战高考,一心想做最好的自己。

那一年,全国用微信的人数只有3亿。


5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变成了9亿,整整翻了3倍。

就像今天的2000多万公众号运营者中的大多数一样,什么都没想好呢,辉哥先特码干起来了!

只不过,辉哥比他们整整提前了5年。

如今,每5个无棣人当中,就有4个关注了「无棣微生活」。

辉哥,作为无棣唯一一个靠广告收入就可以挣够孩子奶粉钱的自媒体营运者,我是五体投地佩服他的。

我怀着满腔崇敬之情问辉哥「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孩子们说不」

辉哥回答了一句被无数先哲提起过无数次的话「坚持就是胜利」

是的(敲黑板)从辉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坚持做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25岁没车没房的你该焦虑吗?为此我在无棣采访了这几个人。丨真实故事

刘孟是个不安分的人。

辗转四个县,他上过四所高中。

除了学习外,他什么事都干过。

他的学生时代绝对比大多数的人更加丰富多彩。


打架、旷课、谈恋爱,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儿都样样精通,件件不落。

于是导致了两年高考,全都落榜。

即使为了考上大学他也努力的学过文管、学过美术、吹过萨克斯。

不过,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的刘孟对赚钱却有着狂热的兴趣。

还念书的时候就靠推着小车在村儿里走街串巷卖农药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刘孟绝对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家里开着帆布加工厂,一捆帆布有四五百斤重,从车上卸下肩扛手推运到加工车间,一个人干完。

17岁,两次高考落榜的他选择到「滨农科技」当了一个推销员。

这个工作是极好的,一边卖着化肥挣着钱一边领略祖国山山水水的美。走遍了除青海西藏台湾之外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领略完了祖国山水的美好之后,开始对推销化肥的工作心生厌倦。

27岁的他不会想到,这十年卖农药化肥积累下的人脉经验会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当时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绝对不允许自己这样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创业。

家人当然是不支持的,他们理解不了刘孟为什么放着朝九晚五收入不菲的稳定工作不做偏偏要去做生意。

商海茫茫,刚刚辞职的刘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去哪找自己的一叶扁舟。

时值深秋,冬枣熟透。

刘孟的老家,山东沾化是中国的冬枣之乡。

于是他决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把冬枣卖到全国各地。

在农药化肥行业浸淫十年之久的刘孟深知保证冬枣品质的重要。他找来几个老乡,说服他们改变以往的种植方式。


2012年,他的冬枣种植合作社成立了。

开始的两年,相当艰难。

最主要的是和冬枣市场积弊已久的怪现象作斗争。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一次吃冬枣的情景:深秋的早晨,枣树上沾满露水,找一颗熟透了的冬枣摘下来,咬一口脆生生,甜津津的汁水在舌尖的味蕾上肆意流淌。

刘孟的目标就是种出当年的我吃过的这种脆生生甜津津的枣。

身兼村里村主任的他,在去年彻底告别城市,回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植冬枣。

我问他「这冬枣一年长不出来吧?」

他回我「一年?三年能长出来也好啊!」

不是所有种冬枣的都叫「冬枣村长」,单单是这一份敢等上三年的勇气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了。

最后问他有什么想对二十多岁的我们说的话。

他只说了一句「社会很残酷,谁也靠不了,只能靠自己。」

我想,这应该是17岁就闯荡社会的刘孟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用血泪熬来最宝贵的经验吧。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