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59岁的王爱兴在经过长达三年的癌症折磨后,于晚上九点左右离世。他,是一位下岗多年的老工人。退岗不褪色的他,在病危之际用颤抖的双手在器官捐献协议上签字,将眼角膜捐献给社会,把“光明”留在了人间。
“他走地很安详,离世前没有痛苦 ……”6月2日早上,在太平间门口,王爱兴的妻子擦拭着哭红的双眼,泣不成声地说。
三年前,57岁的王爱兴被查出患了癌症,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以短暂控制,但从去年开始,病情再度恶化,王爱兴似乎知道自己已时日无多,心中便有了捐献器官的念头。“他瞒着我们,自己跑去社区,向红十字会打问器官捐献的事情,俺根本不知道他有这种想法。”王爱兴妻子说。
今年1月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王爱兴做出了这个令街坊四邻和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接受的决定——捐献眼角膜。5月8日,滨城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王爱兴的家中,指导他本人和家属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当时癌症晚期的王爱兴已经几乎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是他一再坚持要亲自动手在器官捐献协议上签字,颤巍巍的双手庄严写下自己的名字,郑重按上自己的手印。
“我们想让他完完整整的走,他不干,说自己死了也就是烧了,除了一堆灰啥都留不下,捐了还能救人。”说完,王爱兴的妻子又落下了泪水。
“俺求求你们,不要毁了他的眼睛!”早上8点30分左右,在太平间门口,王爱兴妻子紧握着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双手恳求道,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才缓缓松开。
“本来他是想把器官也捐出去,但长病长的,器官都坏了,只有眼角膜能用。”妻子痛声说到。幽暗的太平间内,王爱兴安静躺着,面容十分安详。30分钟后,他的眼角膜将被取下,为他人换取光明。
“平时少言寡语的,不善于跟别人交流,但为人实在,是个难得的好人。”对于王爱兴的为人,前同事对记者说道。
太平间内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紧闭的门外,王爱兴的家人朋友在准备着即将进行的告别仪式,儿子面色沉重,坐在角落中看着禁闭的太平间门,妻子则瘫坐在靠椅上,在亲人的搀扶下不时抽泣。“爱兴做的是一件大好事,咱们该尊重他的遗愿,为他骄傲。”前同事边张罗着王爱兴的后事,边劝慰着王爱兴妻子。
半小时后,太平间紧闭的大门打开,床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面对着王爱兴的遗体,深深的鞠了三个躬,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敬慰。
“他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孩子,捐献给年轻人,让他们重拾光明。”对于丈夫生前的遗愿,王爱兴妻子再三说。
光明献给他人,大爱留在人间,向您致敬!
来源:掌握滨州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